開啟活動監視器 (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)

本主題描述如何開啟 [活動監視器] 來取得有關 SQL Server 處理序以及這些處理序如何影響目前 SQL Server 執行個體的資訊。 此外,本主題也描述如何設定 [活動監視器] 的重新整理間隔。

本主題內容

[活動監視器] 會在監視的執行個體上執行查詢,以便取得 [活動監視器] 顯示窗格的資訊。 當重新整理間隔的設定小於 10 秒時,用來執行這些查詢的時間就可能會影響伺服器效能。

安全性

 

權限

若要檢視 [活動監視器],使用者必須擁有 VIEW SERVER STATE 權限。 若要檢視活動監視器的 [資料檔案 I/O] 區段,除了 VIEW SERVER STATE 之外,您也必須具有 CREATE DATABASE、ALTER ANY DATABASE 或 VIEW ANY DEFINITION 權限。

若要針對處理序執行 KILL 命令,使用者必須是 sysadmin (系統管理員) 或 processadmin (處理序管理員) 固定伺服器角色的成員。

 [回到頁首]

若要在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中開啟活動監視器

  1. Activity Monitor.‘ data-guid="e0e948f9b7a51d58420ff257c8e3d001">在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標準工具列上,按一下 [活動監視器]

  2. Connect to Server dialog box, select the server name and authentication mode, and then click Connect.‘ data-guid="772e338118fe446f43b927514e2e935d">在 [連接到伺服器] 對話方塊中,選取伺服器名稱和驗證模式,然後按一下 [連接]

您也可以隨時按下 CTRL+ALT A,藉以開啟 [活動監視器]。

若要在物件總管中開啟活動監視器

  • Activity Monitor.‘ data-guid="ae58bc99ca891b1ed9cb113e4b01469c">在 [物件總管] 中,以滑鼠右鍵按一下執行個體名稱,然後選取 [活動監視器]

若要在開啟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時開啟活動監視器

  1. Tools menu, click Options.‘ data-guid="f1336224f7aa2745cef8dda40a38c577">在 [工具] 功能表上,按一下 [選項]

  2. Options dialog box, expand Environment, and then select General.‘ data-guid="5f200f9d2f191510c649dc60168429bf">在 [選項] 對話方塊中,展開 [環境],然後選取 [一般]

  3. At startup box, select Open Object Explorer and Activity Monitor.‘ data-guid="1c936818dcff27e169f3f3a84e080f12">在 [啟動時] 方塊中,選取 [開啟物件總管和活動監視器]

  4. 若要啟動這些變更,請關閉並重新開啟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。

若要設定活動監視器的重新整理間隔

  • 開啟 [活動監視器]。

  • Overview, select Refresh Interval, and then select the interval in which Activity Monitor should obtain new instance information.‘ data-guid="29d61503507a6433b643a7fdd6e33218">以滑鼠右鍵按一下 [概觀]、選取 [重新整理間隔],然後選取 [活動監視器] 應該用來取得新執行個體資訊的間隔。

Overview, select Refresh Interval, and then select the interval in which Activity Monitor should obtain new instance information.‘ data-guid="29d61503507a6433b643a7fdd6e33218">http://technet.microsoft.com/zh-tw/library/ms175518.aspx

 

郑重声明: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,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。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