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.NET的CAD二次开发学习笔记一:CAD开发入门

1、AutoCAD .NET API由不同的DLL文件组成,它们提供用于访问图形文件或AutoCAD应用程序的包含丰富的类、结构、方法和事件。每一个DLL文件都定义不同的使用基于功能的库组织组件的命名空间。

下面是你将频繁地要使用的AutoCAD .NET API 的三个主要的DLL文件:

      AcDbMgd.dll. 当使用图形文件中的对象时使用这个DLL文件。

      AcMgd.dll. 当使用AutoCAD应用程序时使用这个DLL文件。

      AcCui.dll. 当使用自定义文件时使用这个DLL文件。

 

注意:在创建CAD项目时,需要引用到以上DLL,一般来说前面两个使用的较多。AutoCAD .NET API DLL被引用,就必须设置引用DLL文件的“复制到本地”属性为False。复制到本地属性确定当Microsoft Visual Studio编译工程时是否创建一个引用DLL文件的副本并将它放在与工程的程序集文件相同的目录下。由于引用文件已经是AutoCAD附属文件,因此,创建引用文件的副本后当加载程序集文件到AutoCAD中时将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结果。

 

2、在.NET 类中加入CAD能调用的命令,必须用到CommandMethod属性,这个属性由Runtime命名空间提供。代码如下所示

 1 Imports Autodesk.AutoCAD.Runtime
 2 Imports Autodesk.AutoCAD.ApplicationServices
 3 Imports Autodesk.AutoCAD.DatabaseServices
 4 
 5 Public Class MyHello
 6     <CommandMethod("Hello")> _
 7     Public Sub Hello()
 8         获取当前活动文档的Editor对象,
 9         Dim Doc As Autodesk.AutoCAD.ApplicationServices.Document = Application.DocumentManager.MdiActiveDocument
10         Dim Ed As Autodesk.AutoCAD.EditorInput.Editor = Doc.Editor
11         Ed.WriteMessage("Hello")
12 
13     End Sub
14 End Class

 

 

 

3、CAD项目生成类库后,可在 AutoCAD 的命令提示符中,输入 netload 命令,并选中生成的DLL,加载CAD项目,即可在CAD中使用CommandMethod指定的命令。

 

4、CAD调试(以CAD2010、VS2010为例):右键打开项目属性-->调试-->选择启动外部程序  \AutoCAD2010\acad.exe

 

断点不起作用如下

(解决方法摘自:http://www.cnblogs.com/junqilian/archive/2010/04/29/1724403.html)

断点不起作用的原因在于Visual Studio 2010在调试时启动了默认的debugger(v4.0),但是为了让我们的.net应用程序能在AutoCAD Map (或Revit)等上运行,我们需要.net 2.0 framework( 3.5也是运行在CLR 2.0之上的)。

解决办法有如下两个方案:

方案1

编辑宿主程序的config 文件(acad.exe.config, revit.exe.config等等),这个文件在AutoCAD的安装目录下。在</configuration>前面加上下面的代码(CAD2010该行代码已被注释):

<startup>

<supportedRuntime version="v2.0.50727" />

</startup>

 

方案2

把宿主exe文件作为一个已有的项目加到您的解决方案中,并把debugger设置为v2.0

       右键单击Solution Explorer,选择Add->Existing Project,浏览到AutoCAD的启动文件Acad.exe

 

        右键单击该项目,把它设置为启动项目 Set as StartUp Project

 

        打开项目属性对话框 Properties   

 

       设置 Debugger Type 为 Managed v2.0 

5、对于不同的AutoCAD版本,推荐使用的.NET Framework版本如下:

2007-2009 -> Framework 2.0

2010-2011 -> Framework 3.5

2012-2013 -> Framework 4.0

 

 

 

郑重声明: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,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。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