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恩来隐瞒毛岸英死讯多少天

周恩来将通报毛岸英之死的电报压了近40天

众所周知,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牺牲。当日,彭德怀即致电“军委并高(岗)、贺(晋年)”,通报了这一消息,并扼要描述了牺牲之过程。彭电原文如下:

“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、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。11时敌机4架经过时,他们4人已出来。敌机过后,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,忽又来敌机4架,投下近百枚燃烧弹,命中房子,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,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。其他无损失。志司25日16时。”①

彭致电“军委并高、贺”,而非致电“主席”,显然有按公事流程处理毛岸英牺牲之用意。中央机要室主任叶子龙收到该电报后,“拿不准主意,该怎么处理”,遂将电报交给了周恩来。周“看了电报,……左手扶在前额,半晌才站起身,他低声对我说:‘让我考虑考虑,先放一放再报告主席。’”②

其实,周恩来当日负责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,将彭电交给周,乃制度要求,叶子龙本无须“拿不准主意”。周考虑后的决定是:“在电报上写道:刘、朱:因主席这两天身体不好,故未给他看”,③将电报压下,并批给了刘少奇和朱德。

1940年,周恩来夫妇在苏联与毛岸英(右一)等合影

据新近出版的《毛泽东年谱1949-1976》,直到近40天之后,1951年1月2日,周恩来才让叶子龙将彭德怀此电,递送至毛泽东处;周并附有一信给“主席、江青同志”。④周在信中说道:

“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。当时我因你们都在感冒中,未将此电送阅,但已送少奇同志阅过。在此事发生前后,我曾连电志司党委及彭,请他们严重注意指挥机关安全问题,前方回来的人亦常提及此事(笔者注:此句在《毛泽东年谱1949-1976》中被略去)。高瑞欣亦是一个很好的机要参谋。胜利之后,当在大榆洞及其他许多战场多立些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墓碑。”⑤

周恩来此信留下两大疑问:1、感冒算不得什么大病,医护人员亦断无可能让毛泽东连续感冒近40天,据《年谱》显示,毛泽东在这近40天内,亦正常连续处理政务;2、周考虑近40天方将电报递送给毛泽东,自当是深思熟虑之结果,信中强调“在此事发生前后,我曾连电志司党委及彭,请他们严重注意指挥机关安全问题”,对彭德怀而言,似有不妥。

据叶子龙的说法,“向毛泽东报告时只我一人在场”,“毛泽东将那份简短的电报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”,“没有流泪,没有任何表情,但他的脸色非常难看。”⑥而据《毛泽东年谱1949-1976》,“当时,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说:‘牺牲的成千上万,无法只顾及此一人。事已过去,不必说了。’”⑦


毛岸英最终葬于朝鲜,亦与周恩来有关。彭德怀曾致电周恩来:

“昨廿四日赖传珠同志,拟一电稿,将毛岸英同志尸骨运回北京,我意即埋在朝北,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名义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经过,不愧为毛泽东儿子,与其同时牺牲的另一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,似此对朝鲜人民教育意义较好,其他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。原电稿已送你处,上述意见未写上,特补告。妥否,请考虑。”⑧

此电之时间,有1950年12月24日与1954年12月24日两种说法。如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《党的文献》杂志社所编《红书简》第三册,注明此信写于1950年;而《彭德怀年谱》则将该信置于1954年,并附有注释:“毛岸英遗骨移葬于志愿军领导机关驻地桧仓烈士陵园,墓碑上列叙其生平。但无高瑞欣墓。彭德怀得悉后为之不怿。”⑨

1949年,毛泽东与江青、毛岸英、刘松林、李讷在香山合影

注释:
①③王焰等/编写:《彭德怀传》,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,P428。②⑥叶子龙:《叶子龙回忆录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,P196-198。④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:《毛泽东年谱1949-1976》(1),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,P275-276。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,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:《周恩来军事文选 第四卷》,人民出版社1997 ,P135。⑧⑨王焰主编:《彭德怀年谱》,人民出版社1998,P584。另:毛岸英参军之始末,可参见中央军委办公厅彭德怀传记组成员张希1987年对聂荣臻的访问记录,收录于《中共党史资料》第31辑。

郑重声明: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,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。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